诸葛亮“谈安全生产”系列之四十三
固本培元,解开“原罪干安监”的咒
——诸葛先生谈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下)
文/徐三元
“胡萝卜加大棒”可成为解开魔咒的良方
上次在辞别孔融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安监工作为什么会面临这么多的难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安监人产生“带着原罪干安监”的恐惧感?
带着这个困惑,许多个夜晚都感到睡不安稳。这晚,索性看起书来。不料,书里一则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个故事讲的是,要使驴子前进,可以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引诱它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
这个故事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并被命名为“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其本质在于通过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来管理。我一下来了灵感,这个“胡萝卜加大棒”也许可以解开“原罪干安监”的魔咒。
具体要如何解开呢?我上回答应了孔融,要给他答案。所以,我打算再与孔融探讨。
约来孔融,我给他讲起了另一个故事:“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孔融听了,陷入了沉思。“先生的意思是,政府怎么管,企业自有办法来应对!”
我点头说:“通俗的讲,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在制度设计上将政府定位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则会造成企业会想方设法逃脱监管,一旦发生事故又会导致监管部门必须承担责任的局面。”
“那如何才能做到既让企业自己重视安全生产,又可避免监管部门因企业发生事故而受到责任追究呢?”孔融问。
“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所以,对企业必须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对违法者采取‘大棒政策’。”我说。
“政府的职责是制定游戏规则并严格执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对于没有落实的,政府采取严厉处罚的手段予以警戒。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开展一些利于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学习与培训;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专业技术服务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我接着说。
随后,我向孔融介绍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故事。
孔融满意的点头,说:“如果运用好这个大棒政策,不仅为我们减了压,还能促使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上,靠我们去管,人手不够,精力有限,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监管的效果。况且,查隐患,这不应该是监管部门干的事,而应该是企业自己的事。”
时至今日,如果不能跳出过去的监管模式,干安监工作会越来越难,成效也并不明显。尤其当前,政府推行简政放权,推行为企业减负,这就更加需要政府在监管工作中找到监管的重点、要点,让企业自主意识到安全生产是自己的责任,不是政府的职责。
送走孔融,我并未感到轻松。我虽然为他解开了“原罪干安监”的魔咒,但如何才能找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呢?此前,我们也有严格执法,却为何企业主体责任还是没有得到落实呢?这说明,还有其他难题。
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重视安全生产
我想起了此前就和孔融探讨过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当时,我们梳理了国家推行安全生产保险的历程。
早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煤炭行业尝试开展强制责任保险。2009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在高危行业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保险的风险控制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在高危行业中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险。到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相继制定了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政策措施。
然而,实际参险情况却并不理想。
为此,我专门致电做保险的吕布。
话说,吕布又为何去做保险了呢?他的公司被收购后,不甘于曹操手下,于是转行去了保险公司。这对于他的性格,倒是适合的。
吕布说;“自从我做了保险工作后,人人躲着我,诸葛先生您却主动电话。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事情,您肯定也不会给我电话吧!”
为何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呢?讲的就是吕布这个人十分精明,非寻常人可及。
我也不绕弯,说:“是的。听说你入了保险行业,你又曾接触过安全生产工作。想和你探讨一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啊!”
一说到这个,吕布立刻明白我的意思。他问:“先生想了解什么?
我问:“为何车险、人寿险这些保险都能够成熟推广,而安全生产责任险推广起来却这么难呢?”
吕布稍微思索了一下,说:“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具体操作中面临诸多难题。比如说,各个不同的行业在资产构成,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差异是非常大的,科学确定保险费率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分门别类,按照行业,企业规模分别确定。这就需要非常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才深入研究才行。而这项工作如果单由保险公司自身来做的话,目前保险公司还不具有这样的实力。我觉得,像确定保险费率这么复杂的工作,还是由政府来主导比较好,因为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人力。”
听吕布这么一说,的确是有几分道理。一方面企业自身不愿意投入,另一方面又还存在太多专业技术上的难题。的确,制定一套好的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业自觉做好安全生产的游戏规则,需要科学规划,需要不断的深入推进,也许要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才能完成,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安全生产的基础在企业。我们必须在法律制度上,通过经济手段让企业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是企业最大的回报。你认为在保险行业,如何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呢?”我问。
“除了科学确定保险费率外,还要实行浮动费率,让企业支付的安全生产保险费和其安全生产条件挂钩。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事故多发的企业,多缴费用;安全生产工作条件好的,事故少的企业,少缴费用。”吕布一语中的。
“一旦建立了这样的法律制度,那么企业和保险公司都会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防止和减少事故上。对保险公司来说,少发生事故意味着少赔付,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条件好,事故发生少了,则可以少交保险费。如此一来,做好安全生产就成为了企业的另一种效益。”吕布接着说。
用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作为政府,应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我想起几年前去德国学习的经历。德国就是全球保险入保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又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市政府的办公场所都请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他们做安全生产咨询服务。”我说。
“我觉得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实现中国梦,需要找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我们现在就要逐步的完善制度,调整我们的监管模式。遵循企业逐利的本性。具体的做法是,在政府层面,加大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培育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机构。营造一个适合安全发展的市场环境。”吕布说。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机构的作用,一方面,可接受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委托,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科学评估;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如帮助企业进行教育培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措施、改善作业条件,从整体上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减少保险费。”吕布又说。
吕布确实很聪明,他的观点我十分认同。
形成一个良性的机制,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实现吕布所说的,建立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促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去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尽可能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去推进。
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安全生产才是科学之道。目前,很多政府、企业通过购买专业技术服务,对事故隐患排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用科学的方法管安全,用科学的方法促发展,是安全发展的理想模式。
理想是要有的,哪怕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安全发展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
作者结语:诸葛亮“谈安全生产”系列,陪读者走过了近四年的时光。能与大家分享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心得,能够得以坚持写作,来自广大读者的鼓励和支持。文章从安全心理到新《安全生产法》分析,从标准化建设到谈预防及安全管理实质,在分享安全监管、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我自身也得到不断的学习与提高。现在,诸葛亮“谈安全生产”系列要与读者说再见,虽有不舍,但心中有满满的成就感。期待往后与读者继续分享安全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