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谈安全生产”系列之二十七
预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
文/徐三元
——诸葛亮谈安全生产预防对策(上)
久违的宁静
“生活,不是生存,不是两点一线,不是周而复始。生活,甚至不是一个态度,而是一个决定。当你决定选择享受生活,生活也会用最好的一面迎向你。”
近期应付各级安全检查,周而复始,确实觉得累。看到这个广告词,忽然觉得自己仅仅是生存,总觉得步子迈得太快,感觉灵魂都跟不上了。
又到周末了,我当即做了个决定,好好享受生活,好好等等我的灵魂。我掰着手指一算,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休息了,这个周末再也不加班了。于是,我关掉手机,断开网络,想静静地看看书。我随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沾满了灰尘的《古文观止》,轻声读起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这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谏太宗十思疏》!古时君王治国道理于此,现代先生管理企业,道理也在此。要做好一件事情,必先打牢基础,必先疏导。”妻子阿丑饱读诗书,一听便知出处,并发表了她的见解。
“唐太宗按此治国,成就了‘贞观之治’。当今企业如何管理,才能持续发展?工业发展如此之快,经济增长如此之迅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安全生产形势虽有稳定好转,但是事故总量还是很大,事故隐患更是比比皆是。这让我很不安心。”我忧虑地说。
“先生管好新野就好,何必忧心天下之事呢?”妻子阿丑说。
“夫人此言差矣。你听过牛是怎么死的故事吗?有个农户家装了一只老鼠夹。老鼠跑去告诉母鸡,母鸡说不关我的事,老鼠又跑去告诉猪,猪说不关我的事,老鼠又跑去告诉老牛,牛说不关我的事。到晚上,老鼠夹子夹了一条蛇,农户家女主人去检查时被蛇咬了,然后被送到医院,男主人把母鸡杀了给女主人补身子,又把猪杀了招待前来探望的客人,再把牛卖给屠夫用来付医药费治伤。这世间万事都是相联系的。我看现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形势,若不加以调整,全社会都会陷入一种浮躁的群体性焦虑中。每个人都被牵扯得忙忙碌碌,疲惫不堪。”我对妻子事不关己的心态感到不满。
“嗯,我只是不想让你太辛苦才如此说。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我何尝不是和你一样感同身受呢?其实,我也确实感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转型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焦虑感。在这种焦虑感的驱使下,我们就像那不停掰包谷的猴子,不停地获取,又不停地放弃,心中没有终极目标,只有‘快、快、快’,只有‘要、要、要’。比如,本来5年才能建成的工程项目,现在必须2年完成,本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上岗的工人,现在不经任何培训就上岗了。如果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有了一个不切实际,不尊重科学规律的‘快’字,那出问题也是会很‘快’的。于是工程还在建设过程中,事故就发生了,新工人上班第一天就出事了,诸如此类就不足为奇了。”阿丑为我对她的误解做了解释。
“我就说嘛,原来你是在关心我,不想让我承受过大的压力。”我不禁从内心涌起对妻子的感激。
预防胜于治疗
“这个浮躁的社会不禁让我想起了先生在三国时期写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饮水还要思源,我们真应该好好回顾一下古时的哲学。”夫人感慨道。
“我读一篇故事给你听吧。这是出自《鶡冠子》里的一篇文章,先生看是否有所启发?
扁鹊见魏文王。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大致意思是: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就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遍全国。”阿丑接着说。
“先生你在想什么?灵魂出窍了吗?”夫人见我陷于沉思,禁不住问我。
我想逗逗她,笑着说:“当然是在想你呀。”
阿丑嗔怪地说了一句讨厌后,说:“你除了想工作,还会想我?不信!”果然是被她说中了。只是,她的话确有道理,如何才能做到真正预防呢?正好听听她的高见。
“扁鹊所说的治病道理,不也正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吗?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方法措施大致可分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妻子接着说。
我点点头:“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放到安全生产工作上,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这是听从扁鹊大哥建议的一类人—智者的做法;查隐患,搞整改,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听从扁鹊二哥建议的一类人—聪明人的做法;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请高超的技术专家,耗高昂的费用,彰显领导之才能,专家之技能,还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这是请扁鹊深度治疗的一类人—愚昧人的做法。”
“没想到这篇文章给你这么大的启示,看来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夫人自豪地说。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听从扁鹊大哥建议的那些‘智者’,不做请扁鹊深度治疗的‘愚昧人’。”我说。
“我再和你探讨一下扁鹊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吧。古往今来,能认识到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这个道理的人是少数。不是流传这样一条段子吗?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大堆社会活动,70%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70%是留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花的。
结论: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30%便好。
没病也要体检,不渴也要喝水,再烦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让人,有权也要低调,不疲劳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锻炼。”阿丑滔滔不绝给我洗脑。
佩服岳父黄承彦先生将生活的哲学与理念教育给儿女。懂得珍惜当下,明白人生大义,这是难得的财富。
不见棺材不落泪
阿丑的话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段子:
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径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力,途径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好,八宝山快到了!顿时醒悟:人生苦短,总会到站!
可是到临死才醒悟,还有意义吗?我转而想。
“现如今,最大的问题也是快速发展让人迷失方向与人生目标。如安全生产,思想发生偏差,只顾生产,不顾安全;只顾赚钱,不顾健康。前期预防马马虎虎,事中控制走走过场,到了事后处理才追悔莫及。这时候,我们才深深体会到,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生存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免遭各类灾难,保证生命健康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我说。
“是,有的企业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再重新起步则很难,甚至基本不可能了。既然你想在工作上突出预防为主,你就得找找,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在预防上花功夫呢?如果要预防,该怎么预防才合情合理呢?”阿丑说。
“我们都言安全生产重要,但是要防止发生事故,谁又从源头上去控制呢?整体社会舆论形势都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例,忽然要这么来更改,得究一究深层次的原因。
就我了解,不重视安全生产,于员工层面,有的是仅仅停留在生存层面,他们只得靠健康换取金钱,甚至放弃珍惜生命的权利;还有的是不知道如何预防。比如8月份昆山金属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后,在一个家具厂的员工反问我,粉尘还会爆炸?
而在企业的层面,也有几个原因:一是企业本身经济实力不行,投入不足,老板心怀侥幸心理,追求更大利润;二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反规程,违章操作;三是工艺落后,环境不良;四是管理缺陷,制度跟不上等等。”我说。
“就我看来,你讲这么多道理,其实就是他们没有理解到生命的意义。归结为一个理由就是意识淡薄。无需去强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自己最在乎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才有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悔悟之说。”阿丑一语中的。
“问题就在于,人没有到死的时候,是见不到棺材的啊!”我说。
“你笨啊!人死了还怎么见得到棺材啊!所以,要在他活着的时候,看看棺材的样子,说道说道棺材的威慑力。难道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步?”阿丑说。
“嗯,《红楼梦》里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我说。
阿丑忍不住笑起来:“别打岔,别在意这细节。我正在和你分析道理。你和我扯什么《红楼梦》!”
我做了一个悉听尊便的手势:“娘子,请说!”
“且听下回分解!”阿丑卖着关子调皮地回了我一句。
扫码关注我们